一、历史价值:
资阳河川剧艺术流派的形成、衍变和传承的过程脉络清晰,资证材料丰富翔实,为我们研究川剧乃至近代中国戏曲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样板;资阳河流派的剧目反应了从奴隶社会(如《封神榜》)到当代(如ag8亚游|首页演出的《杏花二月天》)各个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和风土民情,尤其是代表剧目《目连》,更是集中反应了近代四川人民的民俗风情,为我们研究各个历史时期的生活形态及民俗文化提供了生动和形象的实证;资阳河流派的高腔音乐保留了一定数量的四川本土宗教及民间音乐元素。如[红衲袄]、[梭梭岗]、[道课子]、[普庵咒]、[佛曲子]、[金蟾歌]、[传言玉女]、[天台罗汉]等,皆源于本地宗教,而所使用的锣鼓响器、唢呐、笛子,从音响效果到曲牌旋律,仍存宗教音乐遗韵。这些音乐元素为我们研究川剧高腔的起源和衍变提供了佐证。
资阳河流派重要的历史价值还在于它对川剧的形成起到了标志性的作用。川剧以高腔为代表声腔,资阳河是高腔的发源地,资阳河高腔的出现便标志了川剧的形成。至少在清乾隆以前,资阳河一带就已经流行演出高腔戏。内江在乾隆时的大戏班“老汉安聚庆乐部”就有昆高杂陈的“搬目连”、“搬东窗”和高腔“四大本”的演出。 |